【周处除三害】电影百度云高清720P资源分享
百度网盘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gsbgvbghfhgt6vbp8hgw
迅雷网盘链接:https://pan.xunlei.com/59864p8hgw
很多朋友对于《周处除三害》 课本和除三害课文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本文目录
一、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
1、周处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典型人物,也是一个忠臣孝子的典型人物,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词来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。
2、周处是东吴名臣周鲂之子,周鲂在历史上以诈降诱败魏军而著名(诓骗魏大司马曹休,在石亭会战),但他终身未入朝,最终死于任职十三年的鄱阳郡太守任上。
3、故而对于周处来说,父亲的功绩似乎对自己的仕途帮不上什么忙,而年轻时的周处,也全然无意于仕途的经营。由于周鲂的早逝,周处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,少了父亲的管束,让他变成了一个“膂力绝人,好驰骋田猎”的“野孩子”。
4、在青年时,大大咧咧、纵情声色的周处成为了乡中百姓的一个眼中钉。而随着时间流逝,周处也不想再处在这种被孤立的境地,于是特地问乡里父老说:“今年收成这么好,你为什么这么不开心?”父老叹息:“三害还未除去,怎么能开心的起来。”周处对此话的指意心知肚明,但仍追问下去,父老答道:“南山的白额猛兽,长桥下的蛟,还有你并列三害。”
5、周处听后,立誓除害,他入山中射杀猛兽,投水与蛟搏斗三日三夜,漂行数十里,毫无音信。乡人认为周处死了,都互相庆贺,而杀蛟回乡的周处见此情境,才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,他于是去吴郡拜访“吴郡陆氏”的后起之秀——陆机、陆云兄弟。在陆云的激励下,周处立志向学,变得喜欢谈论“忠信克己”,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。他的仕途道路从此被打开。
6、相信大家已经猜出了这个故事,就是著名的典故“周处除三害”。
7、在一番改头换面后,周处奔上了“忠臣孝子”的道路,并坚定地走了下去。
8、东吴时,周处曾任无难督一职;西晋灭吴后,他很快被授为新平郡太守。
9、在新平郡太守任上,这位南方遗臣“抚和戎狄”,使得叛羌归附,受举州称赞;
10、任广汉郡太守时,解决积弊旧案,官声极佳;
11、任楚国内史时,宣扬教化,收敛无主尸骸,“远近称叹”;
12、任散骑常侍时,讽喻规谏,做的很是称职;
13、任御史台长官—御史中丞时,“凡所纠劾,不避宠戚”,以强硬著称。
14、这位南方“寒士”的作为,既为他带来了声名,也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笔,因为在朝中,他的刚直惹恼了包括梁王司马肜在内的勋戚贵臣。
15、晋惠帝时,西羌反叛,一时征讨人选未定,此前被周处得罪的朝臣找到了机会,纷纷举荐其出征。当时同在晋室的吴国宗室、伏波将军孙秀极其同情周处,特地教他说:“你的母亲年迈,可以拿这个理由推辞。”周处毫不回避,毅然以“忠孝不能两全”的回答拒绝,在主帅梁王的注视下,怀着悲愤的心情接受了这个必死的使命。
16、当时主政的中书令陈准深感不忍,极言梁王必将逼死周处,请求朝廷派禁军将领孟观前往赴援。但朝廷不允。
17、果然,在周处到了前线后,主将夏侯骏逼他以五千人出击七万羌军,周处以身死事小、辱国事大为由拒绝,梁王又命他出征,周处只得强行进击。
18、待到准备作战时,梁王又逼迫他率领士气低落的士兵马上前进,还断绝了他的后路。周处自知必死,于是抱着必死之心冲杀整日,斩杀上万羌军,最终失去救援,弹尽粮绝。左右亲随劝他撤退,周处严词相拒,决意以身殉国,终于力战而死,为他的节义付出了生命。
19、周处是一位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的实践者,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奋发向上的志气,即使是身处逆境,孤立无援,周处也能不屈就自己,最终成全了自己“忠孝”之名,死后追谥为“孝”。他“身虽云没,书名良史”,成为了“晋世第一流者”,堪配“奇伟”之名。
二、周处除三害是哪一版语文书
《周处除三害》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,属于第八单元(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)的配套阅读课文。该典故见于《晋书·周处传》和《世说新语》,明朝人黄伯羽改编为《蛟虎记》传奇,广为流传,京剧中仍保留有《除三害》剧目。
三、除三害是几年级的课文
除三害这个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文言文课文,是选读课文,是第八单元(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)的配套阅读课文。课文根据《世说新语〈周处〉》改写的,是一则民间故事,民间故事具有情节生动,画面感强,想象奇特丰富等特点。
四、潘美有没有陷害杨家将
1、986年,杨业被逼着率数千兵马与十几万辽军大战,谁知退至陈家谷时,说好的援兵却不见踪影,杨业悲恸到捶胸顿足。
2、无奈之下,看着眼前伤痕累累的士兵,他不忍心让士兵们战死在这里。
3、各位都是有父母、妻儿的人,他们都盼望着你们回家。今日大家自行逃命去吧,不要跟着我做无谓的牺牲。
4、回去之后,请替我报告陛下,杨业再不能为陛下效力了!
5、然而,他手下仅剩的百余名士兵竟无一人愿意离开,而是异口同声道:甘愿与将军同生共死!
6、杨业含着热泪点了点头,随即率领他们向辽军发起了冲锋。
7、百余名宋军战士,在比自己多几十倍的辽军围攻下,一个接一个倒下,直到全部战死。
8、73岁的老将军王贵张弓搭箭,射杀辽军数十人后,箭矢用尽,与敌军肉搏时牺牲,杨业的儿子也力战身死。
9、杨业则是拼尽全力,斩杀数百辽军,这不是吹牛,而是真有历史记载。
10、杨业力战,自日中至暮,手刃数百人。——《契丹国志》
11、后来由于战马受伤不能奔跑,又转入树林与敌周旋。
12、没想到辽将耶律奚低一箭射中战马,杨业立即坠下马来,被契丹人俘虏。
13、朔州之败,麾下尚百余人,业谓曰:"汝等各有父母妻子,与我俱死,无益也,可走还,报天子。"众皆感泣不肯去。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,矢尽遂死,余亦死,无一生还者。——《宋史》
14、杨业这个名字,令契丹人闻风丧胆,就像汉朝时的匈奴人畏惧飞将军李广一样。
15、这样的人物,一旦劝降,不仅振奋辽国军心,更能极度打击宋军士气,于是极力劝降杨业。
16、但杨业却说:陛下以国士待我,我也希望在边疆杀敌守边来报答他,如今被奸臣所胁迫,致使大败,还有何脸面活着!
17、如此悲壮、惨烈的结局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18、《杨家将演义》里说,是奸臣潘美设计陷害杨家将,致使杨业兵入两郎山,陷入辽军重围。
19、杨家将在随后的金沙滩一战中,大郎、二郎、三郎战死,四郎、八郎被俘,七郎被潘仁美以103箭射杀。
20、杨业则是在突围无果后,一头撞死在李陵碑。
21、小说演义里是这么说,但真实的历史却天差地别!
22、这件事的大背景是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北伐,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。
23、宋军分东、中、西三路共20多万大军向燕云十六州开进,其中杨业所在的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帅,杨业为副将。
24、宋太宗是个业余的军事选手,在开战后,依然遥控指挥,瞎干预,导致宋军大溃败。
25、东路军和中路军在溃败南撤后,只剩杨业和潘美所在的西路军还在燕云十六州境内。
26、这时,他们接到了宋太宗的圣旨,要求他们掩护寰、朔、云、应四州的老百姓撤回宋朝境内。
27、但辽军已经攻占蔚州、寰州,西路军已经是孤军,自身能不能安全撤离都成问题,更别说把百姓迁回宋境了。
28、但杨业不愧是名将,他当即就想到一条绝妙的计策:
29、请大家结合示意图看,会更容易理解。
30、现在敌军兵士气旺盛,不宜交战,而且朝廷也只让我们掩护百姓撤退,我们可以率军从代州出大石路。
31、同时,先派人秘密联系云、朔两州守将,当大部队从代州开动前往大石路(应州西面)时,让云州百姓先撤离。
32、当大部队到达大石路后,立即进驻应州,这时,辽军必定来进攻应州,趁这个机会让朔州守将带着百姓赶紧撤离,直接往石碣谷走。
33、注意,当宋军进驻应州后,就可以威胁辽军占领的寰州,所以辽军主力会被吸引在寰州和应州一带。
34、这时,再带着宋军主力掩护应州百姓,往石碣谷且战且退,并提前安排一千名弓弩手埋伏于谷口,再派精锐骑兵接应救援。
35、这样一来,辽军会被引入石碣谷的伏击圈,这样一来,不仅百姓可以撤离,还能保全宋军主力。
36、业谓美等曰:"今辽兵益盛,不可与战。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,但领兵出大石路,先遣人密告云、朔州守将,俟大军离代州日,令云州之众先出。我师次应州,契丹必来拒,即令朔州民出城,直入石碣谷。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,以骑士援于中路,则三州之众,保万全矣。"——《宋史》
37、谁知监军王侁却认为此时手里尚有数万精兵,不应该畏敌如虎,应该大张旗鼓地从雁门关往北进发,直逼朔州,与辽军正面对决。
38、刘文裕(一个不懂军事的庸才)也认为应该与辽军正面交锋。
39、很明显,辽军势大,有十几万大军,不宜硬碰硬,杨业当即反对道:不可,此举必败。
40、没想到王侁听完后,竟开始嘲讽并威胁杨业:
41、将军平日里被契丹人称为“杨无敌”,不想今日却畏敌如虎,该不是有别的想法吧?
42、侁曰:"君侯素号无敌,今见敌逗挠不战,得非有他志乎?"——《宋史》
43、此话一出,问题的性质可就变了,杨业本来就是降将,王侁这话是在怀疑他是不是有叛国通敌的想法。
44、面对监军的冷嘲热讽,杨业愤怒交加,却又无可奈何!
45、因为主帅潘美至今仍是一言不发,保持沉默。
46、监军是代表皇帝监察诸将,要是得罪了监军,等回去之后,要是在皇帝面前打一下小报告,说你怯战畏敌不前,甚至通敌,那可就惨了。
47、宋太宗此人疑心很重,连这么大规模的北伐,都在遥控指挥,可见对权力之看重。
48、潘美兴许是看出了这一点,所以他选择了明哲保身,一言不发等于是默认了王侁的主张。
49、连主帅都不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,杨业无奈,只能率军大张旗鼓北进,与辽军正面作战。
50、此行必定不利,我本是太原降将,承蒙皇帝陛下大恩,不仅不杀我,还授予我兵权,不是我畏惧敌人,而是要等待时机杀敌立功。
51、如今大家都指责我畏敌怯战,我应该率先与敌死战!
52、潘美再次沉默,杨业又指着远处的陈家谷说道:
53、请诸位将军在陈家谷左右两翼摆上步兵和弓弩手作为支援,等我转战到这里,大家就率军杀出,接应我,否则我必将全军覆没!
54、这回潘美终于开口表示同意,王侁也答应了他的要求,等他出发后,当即进驻陈家谷。
55、杨业所部大张旗鼓北进之后,辽国名将耶律斜轸不敢大意,亲自迎战,他在大道两旁设计伏兵。
56、先派小股部队与宋军交战,佯装败退,当宋军追击一段后,突然伏兵四起,宋军陷入重围,杨业败退至狼牙村。
57、而埋伏在陈家谷的王侁,登上高地瞭望,等了一段时间也没看到杨业,心想,该不会是辽军败退了吧?
58、这打败辽军的头功可不能让杨业抢了去,于是率兵前进,与杨业抢功。
59、而主帅潘美,对于监军私自带兵离开的行为却无力制止,竟放任他离去。
60、看着王侁离去,潘美又犯了大错,他竟然又带着所部人马沿着河谷向西南前进二十里。
61、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,以为契丹败走,欲争其功,即领兵离谷口。美不能制,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。——《宋史》
62、当杨业在辽军的重围中浴血奋战,从中午一直杀到日落时分,才到达陈家谷。
63、此时杨业身边仅剩百余人,而陈家谷却不见一兵一卒,事先约定的援兵一个都没有!
64、从整个过程来看,不难理解,潘美可能觉得自己受到皇帝的猜忌,不然不会派监军来。
65、潘美为了避免猜忌,不敢得罪监军,即便身为主帅,也不愿仗义执言。
66、如果他以主帅的身份压制了监军,将来要是落下一个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的罪名,那就惨了。
67、又或者,监军王侁再告他一状,也够喝一壶。
68、因此,他选择了一言不发,选择默许的态度,就这样葬送了北宋一员名将!
69、要知道,潘美可是北宋开国名将,在赵匡胤时代的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。
70、他曾经独自统率大军攻灭南汉,又与曹彬一起平定江南,宋太宗攻灭北汉时,潘美更是大破北汉军队。
71、可以说,潘美属于北宋开国功臣,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,而且资历上比杨业更老,选他做西路军主帅,也是应该的。
72、但是,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人,又怎么不会明白监军王侁的主张会害了数万将士的性命?
73、明知会招致大败,他还是选择了默许,这也是潘美晚节不保的一大败笔。
74、后人将其演义成奸臣潘仁美,是陷害杨家将的唯一责任人,落下一个陷害忠良的骂名,也算是一种惩罚吧。
75、宋太宗得知真相后,将潘美降职三级,监军王侁被流放金州,刘文裕免官、流放到登州。
76、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王侁在后来宋军与西夏李元昊的战争中,再出昏招,导致宋朝错失了攻灭西夏的时机。
77、宋朝不杀士大夫这条规矩,终究还是反噬了自身。
78、而潘美当初的决定,背后的根源正是宋朝以文制武,对武将极端猜忌的心理造成的。
79、如果没有作为文官的监军出现,没有宋太宗的遥控指挥,估计燕云十六州直接打下来了,根本不会出现后面的情况。
80、终宋300年,知名的武将几乎没有善终的,一切的开端,就是从宋太宗开始。
81、贻误宋朝三百年,宋太宗是有直接责任的。
关于《周处除三害》 课本,除三害课文的介绍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